有關『神』和『上帝』(六)
『帝』這辭在中國歷史沿用了數千年,歷經五帝、夏、商,卻在周武王伐紂後,改『帝』為『王』,數百年後,周室式微,魯仲連義不帝秦的事件裏,曾有人提出尊齊為東帝,秦為西帝;直到秦滅六國後,取了一個又皇又帝的怪辭『始皇帝』後,後面的朝代,不管掌政者是否有『天爵』(神的神聖聖職),一律都又皇又帝的『皇帝』稱號下去。
回到古籍尚書,我們可知在上有『上帝』,在下有『帝』在帶領他的人民,周朝距公元零年,耶穌基督誕生的可能年代,約千年,如果周武王和其兄長周公經由『壁與珪』(烏陵和土明)知道這位『上帝』將要誕生為世人時,他們將會如何處理在地面上『帝』的這個稱號呢?依照東方人避諱的傳統,以及對上位的尊敬和虔敬,改了『帝』以『王』來取代,在那『天爵』不可任意僭越的年代,便是一個選擇。
雖然『上帝』也是指『耶和華』,但『帝』及『上帝』在聖職的指派意義而言,是依『天』或『坐在寶座上』的旨意行事的,這點和古籍中的『神』是不同的,更何況『神』原先就有多種的意思,可是就獨缺了『天』或『坐在寶座上』這層意義。
Sunday, June 21, 2009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